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丙肝

• 英文名称:Hepatitis C

• 俗称:丙型病毒性肝炎

• 就诊科室:内科,外科,肝病科,消化内科,肝胆外科

• 常见症状:黄疸,肝区痛,肝肿大,皮肤瘙痒,胆红素升高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腹部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所有人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丙肝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丙肝属于非遗传性疾病,病因如下:

  丙肝是由于肝炎病毒感染肝炎引起肝炎的疾病,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受到肝炎病毒感染,是具有传染性的,传染是导致丙肝的一个重要原因。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很多,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有1血液传播:由于平常输血和接受血制品传播,还有是由于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丙肝最不要的传播方式2性传播:可以经过性交关系进行传播3母婴传播,患有丙肝的孕妇生下的小孩也会有丙肝,进行垂直性传播4在日常上中:接吻拥抱、喷嚏咳嗽、共同食物喝水一般不会进行传播

• 环境因素

  丙肝会传染,有较强的传染性,是一种可造成人群流行的传染病。丙肝是一种传染病,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具体发病原因如下:

  丙肝是由于肝炎病毒感染肝炎引起肝炎的疾病,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受到肝炎病毒感染,是具有传染性的,传染是导致丙肝的一个重要原因。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很多,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有1血液传播:由于平常输血和接受血制品传播,还有是由于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丙肝最不要的传播方式2性传播:可以经过性交关系进行传播3母婴传播,患有丙肝的孕妇生下的小孩也会有丙肝,进行垂直性传播4在日常上中:接吻拥抱、喷嚏咳嗽、共同食物喝水一般不会进行传播

症状

• 黄疸,肝区痛,肝肿大,皮肤瘙痒,胆红素升高

  临床表现:

  1.丙肝急性期:

  很难与甲肝、乙肝区分,潜伏期2~26周,平均7周左右,急性期临床症状较轻,起病缓慢,亚临床感染病例多见,和乙肝相比,S-GPT,胆红素平均值较低。约1/3病例有黄疸,但持续时间短,可自行恢复。主要症状:食欲不振、疲倦、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肝肿大。部分病人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表现出现脾大,少数病人可出现黄疸。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亚临床感染表现为单项S-GPT升高,无典型肝炎症状及合体征。

  2.丙肝慢性:

  化约占40%~60%,肝功异常可持续—年以上,预后良好。急性期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慢性化有密切关系,据日本文献报告,肝细胞癌至少有50%与HCV感染有关。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诊断

  1.临床诊断 :

  1.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1.1.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

  1.1.2.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大,部分病人可出现脾大,少数病人可出现黄疸。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1.1.3.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阳性。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1.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2.1.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1.2.2.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西安)中关于肝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IV、HB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1.2.3.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1.2.4.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1.2.5.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1.2.6.肝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丙型肝炎常在肝移植后复发,且其病程的进展速度明显快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病人。

  1.3.重型丙型肝炎:

  1.3.1.以急性黄疸肝炎起病,高度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肤巩膜明显黄染。重度腹胀或腹水。

  1.3.2.胆红素迅速上升,日升高值大于17.0μmol/L或170μmol/L。

  1.3.3.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1.3.4.意识障碍。

  1.3.5.起病10天以上出现上述表现者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有半年以上慢性感染者为慢性重症丙型肝炎。

  2.实验室诊断:

  2.1.血清生化学检测

  2.1.1.急性丙型肝炎病人的ALT和AST水平一般较低,但也有较高者,但ALT、AST水平与HC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炎症分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

  2.1.2.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中,约30%ALT水平正常,约40%ALT水平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ALT水平下降是抗病毒治疗中出现应答的重要指标之一。凝血酶原时间可作为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病情进展的监测指标。

  2.2.抗-HCV:大部分HCV感染者,体内均出现抗HCV。因此,检测抗-HCV对丙型肝炎诊断很有价值。抗-HCV阳性是HCV感染的标志。但目前检测结果不能充分反映急性、慢性抑或恢复期感染。

  输血后丙型肝炎较明确,人感染HCV后反应可有4种表现:①被动输入高滴度抗-HCV阳性血,于输血后抗-HCV即阳性,5周后转阴。以后又出现抗-HCV自动抗体,可持续阳性;②迟发性抗-HCV反应并持续阳性,—般于输血后20~22周或病后14~16周抗-HCV阳转,迅速达高峰,持续阳性10年以上:③迟发性短期抗-HCV反应,于输血后19~21周或病后9~11周抗-HCV阳转,1年后转阴:④无反应,多见一过性HCV感染,抗-HCV始终阴性。

  目前检测的抗-HCV IgM,与其他病毒的IgM反应规律不同:①IgM比IgG出现的晚;②IgM存在时间长,至少3~8年或更长;③IgM与IgG滴度呈正相关;④存在继发性IgM抗体应答。说明抗-HCV IgM不能做为HCV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不能区分近期与既往感染,但可能反映慢性化或带病毒,可做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指标。

  2.3.HCV-RNA:采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HCVcDNA/PCR,简称cPCR)测定肝和血清中HCV草药RN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的优点。HCVRNA阳性是HCV感染的直接证据、是HCV复制指标、有传染性。因HCV RNA较抗-HCV出现早,故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献血员的筛查。HCVRNA阴性,说明HCV被清除,因此,也可做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指标。

  2.4.HCV基因分型 :HCV基因型与抗病毒的效果密切相关,对制定个性化抗病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世界公认HCV有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其中l型是世界分布最为广泛的基因型(70%以上)。HCVl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以lb亚型为主,也有la、2b和3b亚型的报道。确定基因型的方法有多种,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包括:基因型特异性引物进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扩增产物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差异杂交等。5'-非编码区序列检测和逆向杂交线性探针技术(line probe assay,LiPA)是常用的基因型分型方法。

  3.病理学诊断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丙型肝炎的诊断、衡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评估药物疗效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至关重要。

  3.1.急性丙型肝炎可有与甲型和乙型肝炎相似的小叶内炎症及汇管区各种病变。

  3.2.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中常可观察到汇管区淋巴滤泡形成、胆管损伤、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小叶内库普弗细胞或淋巴细胞聚集,这些较为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对于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3.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分级、纤维化程度的分期诊断。

治疗

• 一般治疗

  丙肝的治疗

  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疗程长,副作用较大,需要在有经验的专家评估指导下安全用药。

  丙肝检查治疗花多少钱

  丙肝抗体检测价格在100元左右,如果是丙肝病毒量检测,则需要300元左右。治疗的价格不定,需要根据病情和用药情况而定,没有一个统一的价格,不过丙肝治疗周期比较长,治疗费用相对来说是较高的。


  丙肝的详细治疗:

  预防:

  1.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是目前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

  2.管理传染源:按肝炎型别隔患者,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宣传丙型肝炎防治知识,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3.切断传播途径:医疗器械-用-消毒,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掌握输血、血浆、血制品的适应症;保证血液及血制品质量。

  4.保护易感人群:有报告用免疫球蛋白预防丙型肝炎有效,用法为0.06ml/kg,肌肉注射。最终控制本病要依靠疫苗预防,HCV分子克隆成功,为本病的疫苗预防提供了条件。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戒酒,急性期注意休息饮食,避免过劳。

  (二)抗病毒治疗

  1、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HCC,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2、抗病毒疗效判定。3、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病人才需要抗病毒治疗。

  (1)急性丙型肝炎:急性期HCV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未确定,可将治疗推迟至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如仍检测到HCV-RNA阳性,即应开始抗病毒治疗。普通IFNα3-MU,隔日1次肌内或皮下注射,疗程为24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同时服用利巴韦林800~l000mg/d。

  (2)慢性丙型肝炎:①ALT或AS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积极治疗。②ALT持续正常者大多数肝病变较轻,应根据肝活检病理学结果决定是否治疗。对已有明显纤维化(s2、S3)者,无论炎症坏死程度如何,均应给予抗病毒治疗;对轻微炎症坏死且无明显纤维化(S0、S1)者,可暂不治疗,但每隔3~6个月应检测肝功能。③ALT水平并不是预测病人对IFNα应答的重要指标。对于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丙型肝炎病人,只要HCV-RNA阳性,也可进行治疗。

  (3)丙型肝炎肝硬化:①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A级)病人,尽管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②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多难以耐受IFNα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

  (4)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HCV相关的肝硬化或HCC病人经肝移植后,HCV感染复发率很高。IFNα治疗对此类病人有一定效果,但有促进对移植肝排斥反应的可能,可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和严密观察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4、抗病毒治疗的禁忌证。

  5、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干扰素(IFN)α是抗HCV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IFN-cα、复合IFN和聚乙二醇(PEG)化干扰素α(PEG-IFNα)。后者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复合IFN9mg相当于普通IFNα3MU。PEG-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其次是普通IFNcc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如无利巴韦林的禁忌证,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均应采用联合疗法。

  6、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方案

  治疗前应进行HCVRNA基因分型(1型和非l型)和血中HCVRNA定量,以决定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和利巴韦林的剂量。

  (1)HCV-RNA基因为1型,和(或)HCV-RNA定量≥2×10^6拷贝/ml者,可选用下列方案之一: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1000mg/d,至12周时检测HCV-RNA:如HCV-RNA下降幅度<2个对数级,则考虑停药;如HCV-RNA定性检测为阴转,或低于定量法的最低检测限,继续治疗至48周;如HCVRNA未转阴,但下降≥2个对数级,则继续治疗到24周。如24周时HCVRNA转阴,可继续治疗到48周;如果24周时仍未转阴,则停药观察。注意:美国肝病研究学会“2009丙型肝炎诊治指南”中认为,当HCV基因1型病人联合用药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利巴韦林按体重给药效果更好:体重<65kg者,800mg/d;65~85kg者,1000mg/d;85~105kg者,l200mg/d;105~125kg者,1400mg/d。②普通IFNo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IFNα3~5MU,隔日1次肌内或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l000mg/d,建议治疗48周。③不能耐受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者治疗方案。可单用普通IFNα、复合IFN或PEG—IFN,方法同上。

  (2)HCVRNA基因为非1型,和(或)HCVRNA定量<2 10="" 6="" ml="" peg-ifn="" peg-ifn="" -2a180="" g="" 1="" 800mg="" d="" 24="" ifn="" ifn="" 3mu="" 3="" 800="" 1000mg="" d="" 24="" 48="" ifn="" peg-ifn="">10.6mg/kg。

  (3)对于治疗后复发或无应答病人的治疗①对于初次单用IFNα治疗后复发的病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采用PEG-IFNα2a或普通IFNα联合利巴韦林再次治疗,可获得较高SVR率。②对于初次单用IFNα无应答的病人,采用普通IFN。c或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再次治疗,其SVR率较低。③对于初次应用普通IFNG和利巴韦林联合疗法无应答或复发的病人,可试用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

  7、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1)IFNα的主要不良反应。

  (2)利巴韦林的主要不良反应:利巴韦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溶血和致畸作用。①及时发现溶血性贫血:需定期做血液学检测,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肾功能不全者可引起严重溶血,应禁用利巴韦林。当Hb≤100g/L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减量;Hb≤80g/L时应停药。②致畸胜:男女病人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6个月内均应采取避孕措施。③其他不良反应:利巴韦林还可引起乏力、抑郁、失眠、眩晕、纳差、恶心、皮肤干燥、瘙痒、咳嗽和高尿酸血症等。

  (三)保肝治疗保肝降酶治疗。

  (四)免疫调整治疗有研究报道胸腺素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了HCVRNA在体内的复制,从而使停药后的复发率降低。但疗效尚需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慢性丙型肝炎病人治疗流程。

用药

若菁 (复方甘草酸单铵S葡萄糖注射液):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患者禁用;高血压、心衰患者禁用;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血糖高患者禁用;不良反应:纳差、恶心。呕吐、腹胀,以及皮肤瘙痒、荨麻疹、口干和浮肿,心脑血管系统常见头痛、头晕、心悸及高血压增高,以上症状一般较轻,不影响治疗。还有:利佳 (去甲斑蝥素片),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赛若金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陆英冲剂。

饮食

• 饮食保健

  丙肝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多样化,但尽量不要多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切记不要饮酒、酗酒。丙肝患者饮食第一大忌是酒,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是可以直接杀死肝细胞。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而乙醇的代谢必须要经过肝脏,并且分解出乙酸是肝细胞的大敌,丙肝患者在病毒的破坏下,如果再饮酒,无异于自杀行为,会加速肝硬化的发生。另外,丙肝患者应当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内,对黄油、奶酪及其他奶制品,食用油、肉类、坚果、甜点等含脂较高的食物,少吃为好。丙肝急性发作期的饮食应以清谈为主,慢性肝炎饮食营养均衡即可。注意避免大量服用滋补类食物如甲鱼汤,人参类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