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 感染途径

2 症状

3 检查指标

4 治疗

5 用药

6 饮食

老年痴呆

• 英文名称:senile dementia

• 俗称:阿尔茨海默症

• 就诊科室:内科,老年病科,神经内科

• 常见症状:麻痹,尿失禁,记忆力减退,大小便失禁,情感淡漠,人格改变

• 传染性:不会传染

• 患病部位:神经系统

• 遗传性:不会遗传

• 易感人群:老年人

• 相关疾病

感染途径

• 遗传因素

  老年痴呆不是遗传病,但是具备遗传倾向。遗传倾向即有遗传的可能性,父母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的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老年痴呆的体质,即遗传易感性。遗传是发病的一个重要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因素。具体病因如下:

  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

• 环境因素

  老年痴呆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传染病是指传染源(人或是其他寄主)携带病原体,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者的疾病。老年痴呆是非感染性疾病,无传染源存在,自然没有传染之说。具体病因如下:

  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

症状

• 麻痹,尿失禁,记忆力减退,大小便失禁,情感淡漠,人格改变

  痴呆常常缓慢发生,逐渐加重,所以早期症状不易识别。常见前兆症状有:记忆力和认识人、地点及物品的能力都有下降。正确地找词和用词有困难,抽象思维(如数字计算)能力减退,常见人格变化。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

  1.全面性痴呆:在这类病人中,大腩病变呈弥漫性损害,它直接影响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影响病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常较早出现人格改变。常见于老年性痴呆、麻痹性痴呆等,多半无自知力。

  2.部分性痴呆:是指患者智能部分产生损害,如记忆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能力减弱等,人格一般保持完整、定向,可有一定自知力。常见脑梗死性痴呆、脑外伤痴呆等。多发性梗死有时表现为筛孔样痴呆,是指记忆、智能损害呈筛孔样,并非是弥漫性损害,可有波动性。

  3.心因性假性痴呆(Ganser综合征):由心理因素引起。产生心理障碍,病人貌似痴呆,实际并非痴呆,且可突然恢复正常。表现为病人对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回答很荒谬,如l+2=9或4,但不越过问题的范围,还是作加法计算,这称为近似回答。有的甚至说自己30岁、爸爸18岁。但在生活中,病人能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另外,童样痴呆,病人虽是成年人,表现类同于儿童那种稚气的样子,他学习模仿儿童说话的声音。甚至称自己才3岁,见了青年人叫叔叔、叫阿姨等。常见于癔症。

  4.抑郁性痴呆:也是假性痴呆,是因抑郁情绪,影响其主动注意力,思维联想也受抑制,造成汁算力障碍,计算问题多答不会;问常识和理论问题,答不知道、不了解等,深入观察发现病人不注意问题计算或回答。病前无脑损害.抗抑郁治疗可缓解,波动大。

  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检查指标及确诊

• 检查指标

  1.诊断原则:痴呆的诊断不仅靠心理测定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值,而且还必须靠病史和观察与病前比,确实出现因智力减退直接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情感行为等问题。发现有认知损害,但必须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明确痴呆后,再以严重程度表现特征,进行分级诊断,根据表现特异性进行分型诊断;要排除意识障碍及心理疾病伴发的智力改变;最后进行病因学疾病诊断。

  2.辅助检查:

  2.1.血液、脑脊液无明显异常。

  2.2.脑电图:正常或呈弥漫性慢波,但无特异性。

  2.3.诱发电位:部分患者听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区分皮质型和皮质下型痴呆。

  2.4.CT:呈脑萎缩改变,以额颞区明显。可用于排除脑梗死、脑积水及硬脑膜下血肿等可引起痴呆的疾病。

  2.5.MRI:除了应用于鉴别诊断外,还可用来测量海马体积,患者海马多明显萎缩。

  2.6.PET:FDG-PET或15O-PET显像表现为额叶、顶叶、颞叶葡萄糖代谢减少,脑氧利用(CMRO2)降低,而该区域的脑血流无明显下降,呈代谢/血流分离现象。

  2.7.神经心理学检查:常用者有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Blessed痴呆量表等,有助于确定记忆和认知缺损及其程度。

  3.鉴别诊断:在临床中须注意将痴呆与其他病因如中风、中毒(急性期)、精神病和Korsakoff综合征等疾患引致的假性痴呆相鉴别,其要点是痴呆乃整个皮层功能的减退,而假性痴呆则是部分皮层功能的改变。

治疗

• 一般治疗

  治疗

  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Tacrine):是治疗AD的第一代胆碱酯酶抑制剂,目前已较少应用。安理申(Donepezil,Aricept):半衰期长,安全性、耐受性好,用法5~10mg/d睡前口服。艾斯能(Rivastigmine,Exelon):是双重胆碱酯酶抑制剂,开始可用1.5~3mg/d,以后加至6~12mg/d分两次口服。哈伯因(Hupcrzine A):100μg每天3次。

  2.保护、营养神经药: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B、C),麦角类药物,银杏制剂,丙戊茶碱等。

  3.其他药物:谷氨酸盐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非甾体类抗炎剂(NSAID)如环氧酶2抑制剂等可能有一定疗效,雌激素可用于绝经后女性患者。

  4.基因治疗:将治疗基因(如冲经生长因子)转染给靶细胞,再将其移植入脑内,通过其分泌基因产物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此类方法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

  5.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根据病情应用抗精神病或抗抑郁的药物,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哌啶醇、罗拉等;进行认知治疗、体育锻炼;加强营养和护理,预防合并症等。

用药

遵医嘱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饮食

• 饮食保健

老年痴呆的饮食   

1、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桂圆大枣汤、瘦肉、鸡蛋、鱼等,因为此类病人多阴血不足,而对那些形体肥胖者,则宜给予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豆芽、黄瓜、香蕉、桔子等。   

2、要常吃富含胆碱、维生素B12的食物,如豆制品、蛋类、花生、核桃、鱼类、肉类、燕麦、小米、海带、红腐乳、臭豆腐、大白菜和萝卜等。因为乙酰胆碱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而乙酰胆碱都是由胆碱合成的。因此,应多吃一些富含胆碱的食物。   

3、多吃腐竹,腐竹具有良好的健脑作用。营养学资料表明,每100克豆浆、豆腐、腐竹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克、8.1克、44.6克,而水分含量则是96克、82.8克、7.9克。不难看出,腐竹含蛋白质丰富而含水量少,这与它在制作过程中经过烘干,吸收了其精华,浓缩了豆浆中的营养有关。腐竹的营养价值高。